2025-09-2609:50
來源: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:編輯暄軟的面皮,包裹著鮮嫩多汁的餡料,小籠包承載著無數人關于早餐味蕾的記憶。
但是,當前,小籠包行業存在有品類無品牌、口感不穩定、價格偏高、渠道局限等問題。針對行業痛點,三全食品以“慢”功夫,“笨”方法,重新定義“好包子”,或將推動整個小籠包江湖迎來新一輪升級。
冷食傳媒 | Tracy
01
小籠包成熱門賽道但隱憂明顯
早餐,是一天中最初的儀式。而在早餐的江湖中,包子,始終穩坐主食界的“頭把交椅”。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速凍包子以其便捷性悄然改變著國人的早餐習慣。
據智研咨詢,2024年我國速凍包子需求量達47.49萬噸,市場規模達118.72億元,未來,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,生活節奏的加快,我國速凍包子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張。
△圖片來源:智研咨詢
近兩年,在眾多的包子中,嵊州小籠包異軍突起。它最早以“杭州小籠包”餐飲門店的形式為廣大消費者所認識。后推出速凍類產品,借助微商和電商渠道迅速成為網紅爆款。
△圖片來源:網絡
速凍嵊州小籠包爆紅的背后,是消費者理念的轉變: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,人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飽腹,而是追求更加健康、天然的飲食體驗。而嵊州小籠包老面發酵、手工包制的特點恰好滿足了這種心理需求。
“爆紅”的同時,其發展瓶頸也日益凸顯:有品類無品牌,缺乏全國性知名品牌;口感不穩定;人工成本推高價格,速凍產品售價甚至高于門店現做。餐飲門店一籠小籠包8只僅售8元左右,但是,線上某速凍品牌5只售價高達7.5元。價差也讓它一直沒能敲開“杭州小籠包”這個國民小吃的大門。
與之相對的是,隨著人工與房租成本持續上漲,數以萬計的“杭州小籠包”門店對標準化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強。
市場呼喚一個兼具品牌力、質價比和穩定性的新選擇。作為速凍食品行業的龍頭,三全敏銳捕捉到了其中蘊藏的機會,重磅推出“老面小籠包”系列新品。
02
三全用“慢”功夫重新定義“好包子”
在嵊州小籠包風靡網絡之后,作為后來者的三全,憑什么贏得市場?
答案并非跟隨,而是升維。當行業都在追逐“快”的效率時,三全卻選擇將傳統匠心的“慢”與“笨”做到極致,從而實現了對消費者核心需求的“后發制人”。
“慢”是技術,更是匠心。當工業化流水線以小時甚至分鐘計算發酵周期,三全卻將時間拉回傳統節奏,以“16℃低溫慢醒”為核心工藝,讓面團在近乎自然的狀態下緩緩呼吸,發酵時間遠超普通包子。這看似低效的過程,卻讓面筋網絡得以充分舒展,面團內部結構更加均勻細膩。最終蒸出的面皮柔韌有嚼勁,麥香濃郁,完美還原傳統老面發酵獨特風味。
△圖片來源:三全食品微信公眾號
“笨”是選擇,更是誠意。三全老面小籠包配料表干凈,只有食材與基礎調味料,還原家里的味道。同時,三全老面小籠包(鮮美豬肉味)精選冷鮮肉入餡,鮮香多汁,餡料中肉含量高達85%,并采用切丁工藝,保留肉的顆粒感,讓“真材實料”看得見、嚼得到。“笨”方法不僅是對短標簽趨勢的回應,更是對消費者信任的鄭重承諾。
△圖片來源:三全食品微信公眾號
三全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優勢,重構了小籠包的性價比邏輯,不僅外皮厚薄均勻,不易破皮露餡,還性價比高,渠道友好。一袋400克(16只)售價與門店一籠(8只)相當,實現“一籠的價格,兩籠的量”。
“慢”與“笨”是三全在快時代中的舍得哲學,它用“慢功夫”“笨方法”, 重新定義“好包子”。
03
精準洞察消費趨勢三全或推動老面小籠包行業升級
三全老面小籠包,包含鮮美豬肉和豆腐粉條兩個口味,一經推出就迅速引爆BC兩端,再次印證了三全堅持產品力為核心的“笨”策略的成功性。
它依托品牌信譽、干凈配料、烹制便捷的特點成為眾多家庭早餐的首選,被寶媽譽為“早餐救星”;除了零售渠道外,三全老面小籠包以其卓越的產品穩定性、成本效益及出餐效率,深度賦能社會早餐、酒店早餐、校園團餐及外賣等餐飲渠道,為合作伙伴的毛利提升與翻臺率優化提供了堅實保障,成為餐飲渠道的“隱形利潤引擎”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三全老面小籠包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一場基于深度消費洞察的精準“伏擊”。其成功在于精準把握了當代消費市場的兩大“脈搏”:一是對“天然健康傳統美食”的極致追求,二是對“理性價值”的精明考量。
面對此趨勢,三全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:以“傳統古法”為盾,捍衛健康價值——通過老面16℃低溫慢醒與干凈配方,復刻傳統老面發酵的匠心風味,直擊消費者對天然健康美食的渴望;以“現代先進生產技術”為矛,重塑產品價值——依托標準化與規模化生產,在提升品控穩定性的同時,實現超高質價比。
更為關鍵的是,三全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公信力與渠道滲透力,完美彌補了嵊州小籠包“有品類,無品牌”及渠道力弱的短板。這不僅是單一產品的勝利,更是現代化食品工業體系的一次“降維打擊”。它的入局,或將重新定義小籠包品類的競爭維度,推動行業新一輪升級。
30000+
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+
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+
交易額10億